《棉花帝国》斯文·贝克特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

上期我们说到了“《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江上渔者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本期我们说说《棉花帝国》斯文·贝克特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

《棉花帝国》斯文·贝克特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

  1. 2015年美国历史*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得主。

  2.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希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作序。

  3. 《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美国亚马逊畅销书。

  4. 在这部跨越四百年,涉及七大洲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著作中,作者从棉花这种商品入手,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史是如何从民族国家史、殖民史、贩奴贸易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关注公众号,并回复 “读书人要吃饭”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关注公众号,并回复 “读书人要吃饭”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往往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理解棉花产业发展史是理解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键。本书作者斯文·贝克特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重要的一项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史,内容涉及五大洲,将非洲的贩奴贸易和红海贸易联系在了一起,将美国南北战争和印度棉花种植联系在了一起。在贝克特波澜壮阔的巨著中,商人、商业资本家、经纪人、代理人、国家官僚、工业资本家、佃农、自耕农、奴隶都有自己的角色,贝克特清楚地表明,这些人的命运是如何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这个存在着巨大不平等的世界的。本书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

  著者简介

  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是哈佛大学的美国历史莱尔德·贝尔教授,教授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美国资本主义历史、镀金时代美国史、劳工历史、全球资本主义课程。贝克特还是哈佛大学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联合,也是韦瑟黑德全球史计划的联合。贝克特写作范围广泛,涉及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他是美国学术协会理事会会员,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的研究员。

  译者简介

  徐轶杰,历史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历史专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就职于当代中国研究所,主要从事当代中国环境史研究。

  杨燕,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近现代中国教材研究。

  中文版序一 王希 1

  中文版序二 仲伟民 15

  绪 论 1

  第 1 章 一种全球性商品的兴起 13

  第 2 章 缔造战争资本主义 33

  第 3 章 战争资本主义的收益 57

  第 4 章 攫取劳动力和土地 80

  第 5 章 奴隶制盛行 93

  第 6 章 工业资本主义起飞 125

  第 7 章 动员劳动力 156

  第 8 章 棉花全球化 177

  第 9 章 一场震荡世界的战争 214

  第 10 章 全球重建 240

  第 11 章 大破坏 270

  显示全部信息

  《棉花帝国》写于当代,谋篇布局却处处透出一种古典史诗的宏大气势……对于全球史领域的同行来说,《棉花帝国》树立了一个研究质量的标杆。

  ——王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棉花帝国》一书即是运用全球史方法解释现代世界起源的杰作,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本书是运用全球史方法探讨重要历史问题的*成功的著作之一。

  ——钟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显示全部信息

  *章 一种全球性商品的兴起

  500年前,在被称作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十几个小村庄里,人们整日劳作,种植玉米、豆子、南瓜和辣椒。在这块北邻圣地亚哥河、南靠巴尔萨斯河的地区,他们捕鱼、采集牡蛎和蛤蜊,收集蜂蜜和蜂蜡。除了这些自给自足的农业活动和手工制作一些小工艺品——他们有名的创作是饰有几何图案的小彩绘陶制器皿——这些男女还种植一种长着簇绒白色小铃的作物。这种作物不能吃,但是却是他们种植的有价值的东西。他们称之为ichcatl:棉花。

  棉花在玉米田里茁壮成长。每年秋天,村民们在收割完粮食作物后,会从这些齐腰高的金字塔形作物上摘下柔软的棉球,将许多棉铃放在篮子或袋子里,带回用泥土或荆条所制的小屋里。在那里,他们费力地把棉籽用手捋下来,然后把棉花放在棕榈席上拍软,再把纤维拧成几英寸长的几缕棉纱。接着,他们用一个装有陶瓷盘的细长的木制纺锤和一个来支撑其旋转的纺纱钵,把纱捻在一起形成细的白线。然后,他们用一种背带式织布机(backstrap loom)织布。这是一种简单的工具,由两根绑着经纱的木棍组成,一根木棍挂在树上,另一根挂在织工身上;织工用自己身体的重量把经纱拉直,然后在经纱之间不停地来回编织纬纱,如同永不休止的舞蹈。成品布料牢固而柔韧。他们用靛蓝和胭脂红给布染色,染出各种花色的深蓝和深红色。他们自己穿一些布料,缝成衬衫、裙子和裤子;其他的布料作为贡品的一部分,每年都送到特诺奇提特兰进贡给他们遥远的阿兹特克统治者。仅1518年,这十二个沿海村庄就向蒙特祖玛二世(Motezama II)皇帝进贡了800包原棉(每包重115磅)、3200匹染色布料、4800匹大白布料。这些都是技艺精湛的工人耗费了数千小时辛苦劳作的产物。1在此前和此后的几百年里,相似的情景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居住区中一再上演。从古吉拉特到苏拉威西岛,从上沃尔塔的岸边到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格兰德河河岸,从努比亚峡谷到尤卡坦平原,三大洲的人们在自己的田地里种植棉花,然后又在不远处的家里制成棉纺织品,祖祖辈辈都如此。棉花这种作物很顽强,只要有合适的自然条件,只需农民稍加伺弄就能茁壮生长。由于它的“形态可塑性”,也就是说,用植物学家的话说,它能够“通过缩短、延长,甚至中断其正常花期,来适应各种生长环境”,棉花能在很多种环境中生长。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棉花帝国》斯文·贝克特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