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日]田中茂树《让孩子幸福的语言》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

上期我们说到了素质教育:【日】菊池洋匡 秦一生《原来孩子这样学习会上瘾》(逼孩子努力,不如激发他的学习动力)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本期我们说说亲子关系:[日]田中茂树《让孩子幸福的语言》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

  编辑推荐

  ◎畅销日本,为多个家庭提供了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灵丹妙药”。

  本书自2019年在日本出版以来,广受好评,亚马逊日本评分4.1,儿童心理类畅销榜第5,是日本读者眼中改善亲子沟通的一剂良方。

  ◎选取29个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场景,覆盖育儿过程中的辛苦时刻。

  本书选取了29个日常生活中令爸爸妈妈头疼不已的育儿时刻(孩子说“再也不要去学校了”的时候/孩子磨磨蹭蹭不做作业的时候/孩子总是和父母顶嘴的时候……),时间从幼儿延续到初中以后,一本书在手即可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沟通难题,满足父母的长期需求。

  ◎儿童心理学专家从业20余年的一线工作心得。

  本书作者曾任仁爱大学心理专业教授,已从事心理咨询超20年,长期接受各类父母面谈咨询,并负责儿童身心修养项目超15年。本书是他作为儿童心理学专家在一线工作中总结提炼出的亲子沟通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已经过多人实践,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

  作者简介

  田中茂树,196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部。曾担任仁爱大学人类学系心理专业教授,兼任该大学附属心理临床中心主任。专攻fMRI高次脑机能研究与失语、健忘等高次脑机能障碍。现任职于奈良县佐保川诊疗所。

  译者

  王俊红,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学、区域国别研究。异文化经营学会会员,国际商务研究学会会员。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讲师。

  杨本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MTI教育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日语组考官,上海市“晨光学者”。

  前言

  哆啦A梦中的小学霸“出木杉君”。

  蜡笔小新中的优等生“风间君”。

  海螺小姐中的捣蛋鬼“鲣宝宝”。

  樱桃小丸子中活泼的“小丸子”。

  您喜欢哪个角色呢?

  怎么样?

  估计很多人都会选择“鲣宝宝”和“小丸子”吧。

  我想,他们选择“鲣宝宝”和“小丸子”的理由大概是这两位小朋友“看起来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

  我从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研究生院从事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在关于大脑如何影响语言能力和如何感知他人内心等方面,我写了一些论文和书。在研究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生命的强大”。

  现今,所有的生命都是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历经严酷环境的考验之后才存活下来的。人类也是在数百万年前开始直立行走,通过不断进化,才得以在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不断繁衍子孙后代,延绵至今。

  大雨瓢泼却没有房屋可以遮风挡雨,黑夜降临却没有电灯可以照明,口干舌燥却没有直饮水可以解渴。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必须每天出去觅食,饱受跳蚤和蚊虫困扰,时常被大型野兽袭击,即使生病受伤也没有医院或药物可以医治。

  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人类仍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养儿育女,在大自然中繁衍生息。几十万、几百万年以来,在热带、沙漠、极寒地带,生生不息。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是他们的子子孙孙。

  婴儿弱不禁风,但他们生来就拥有为寻求生存、谋求幸福而努力的本能。

  基于心理学、脑科学研究,以及我的医学实践,我敢断言:纵然时代与环境瞬息万变,但是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孩子追求生存的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

  在这本书中,我主要想传达两点内容。

  首先,为了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孩子原本就是朝气蓬勃的。作为朝气蓬勃的生命,他们自己会主动去探索获得幸福的途径。

  其次,育儿本身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能够和孩子一起生活、共同成长,对家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幸福奢侈的事情。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从“父母如何让孩子感到幸福”和“父母如何在育儿中体验到幸福”两个方面入手,写了我个人的心得。

  本书通过列举孩子从婴儿时期到初中阶段的29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对比介绍了“说教用语”与“鼓励用语”。

  所谓“说教用语”,是父母认为这是为孩子好,脱口而出的话,但实质是家长为了让自己安心而说出的话。这些“说教用语”,会剥夺孩子的朝气。

  而“鼓励用语”,不但可以激发出孩子的活力,而且让家长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更加轻松。此外,这样的话语还可以引导孩子快乐地走向独立。

  最后,请让我再稍微介绍一下写此拙作的自己。

  我家有4个孩子,全都是调皮捣蛋的男孩,其中3个已经离开我们独立生活。

  我在读研究生期间,研究了认知心理学与脑科学,毕业后就在研究生院任教,负责培养临床心理医生。在教学中,通过研究大脑的活动,我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了治愈心灵的心理咨询上来。

  在取得临床心理医师的资格后,我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对自身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其中之一就是,小时候我为了让父母开心,不知不觉中一直在扮演“出木杉君”的角色。

  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我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现在,我终于意识到这件事其实一直困扰着我。

  于是,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与妻子一起养育4个孩子的过程中,我逐渐从死心眼和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心理学知识成为我育儿实践的智慧之源。

  现在,我一边作为医生在医院里负责门诊和上门问诊等地方性医疗工作,一边作为心理咨询师持续接受被育儿问题困扰的家长的咨询。在这20年里,我接待了5000人次以上的面谈咨询,一直致力于研究育儿问题。并且,大约有15年,我一直主持当地的儿童身心修养项目,每周都会和几十名小学生去附近学校的体育馆玩游戏。

  虽然我不是儿童精神医学与发育心理学的专家,但作为养育了4个调皮捣蛋的男孩的父亲,作为医师兼临床心理医生,15年间一直坚持每周与众多的孩子玩游戏,至今仍每天和受育儿问题困扰的家长打交道,我想有这种资历的医生也并不多见。

  精彩文摘

  在医院里,经常会听到小孩子哭。

  尽管医生与护士想尽各种办法,但只要孩子们去医院接种过几次疫苗、看过几次牙医,在孩子们心目中,医院的氛围从此就会与“恐怖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因为孩子觉得医院是和日常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场所,而且感觉父母在那儿也和平常不太一样……

  我们心里明白,世界上没有一直哭的孩子,可是在候诊室看到旁边比自己孩子还小的孩子都能不哭不闹,作为父母还是会很焦虑。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想着,要怎么做才能从“目前不好的状态”(检查时必定大哭的状态)变成我们“期待的状态”(不哭不闹能够忍耐的状态),那必然会让自己疲惫不堪,很不快乐。因为我们总是想着:我必须得做点什么。

  与之相反,那些一直期待着“这孩子什么时候会成长到下一阶段呢”的父母则会轻松自如很多。

  这是从一位母亲那里听来的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亲子关系:[日]田中茂树《让孩子幸福的语言》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