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到了心灵疗愈:[美]约翰·波拉德(John Pollard)《内在父母的觉醒:给内在小孩无条件的养育》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本期我们说说家教方法:(美) 艾莉森·高普尼克《园丁与木匠》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菲免费)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菲免费)
编辑推荐
●一本让万维钢、罗振宇、苗炜等思想界大V争相解读的育儿书。
●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级专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天生学习家系列”集大成之作,看杰出科学家站在母亲和祖母的视角上,给你一场温情的科学盛宴。
●汇集30年实证研究,以无人匹敌的突破性发现,带你走出传统教养误区。彻底摆脱焦虑,给你符合孩子学习与发展规律的科学育儿观。
●引爆教育界,众多国内外知名媒体、头部教育媒体、育儿大V联袂推荐。
●外文版豆瓣评分8.3,中文版万众瞩目,重磅来袭。
●荣获美国认知发展学会”年度*图书”奖,《金融时报》年度选书。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倾情翻译。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你以为孩子总爱胡乱地打闹?其实孩子在学习社交互动;
你以为孩子在安静地玩玩具?其实孩子是在探索世界奥秘;
你以为孩子因为无聊才问为什么?其实孩子是在寻找答案;
……
孩子在玩的时候,究竟在学什么?他们又究竟是怎么学的?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学到什么?
●在《园丁与木匠》中,国际儿童学习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带你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学习规律,用大量经典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向你描述了孩子在看的时候,在听的时候,在玩的时候,在做的时候,都是怎么学习的,以及在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性。
●高普尼克以其毕生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高手,如果你想做有远见的父母,那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进入成人学习模式,更不要用成人的思考模式给孩子设限。
●本书带你走出传统“让孩子成才”的教养误区,告诉你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高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根本分野,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真正的高手父母,都懂得为孩子搭建成长生态。《园丁与木匠》直击当代父母焦虑的核心根源,给你教养思维的全新升级。
作者简介
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Gopnik)
●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对于孩子的心智、大脑和学习方式,没人比她更了解。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教授及哲学系客座教授,推翻了经典的“白板说”,还是心理理论创始人之一。
●TED演讲点击量过300万次,写有大量科学文章和评论,见于《纽约时报》《卫报》《科学人》等各大媒体。
前言
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为什么要做父母?照顾孩子既不容易,又累得要命,大多数人却乐此不疲。为什么?是什么让这一切都值得?
有一个常见的答案,特别是对当今的中产阶级父母来说,那就是:为人父母,你才可以做那件被称为“教养”的事情。“为人父母”是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动词,它描述的是一种工作,目标是终把你的孩子培养成更好、更快乐或更成功的成年人,比没有你的教养要更好,或者比隔壁家的孩子要更好(虽然这话我们只能悄悄地说)。正确的教养方法会养育出好孩子,他们之后也会成长为优秀的成年人。
当然,人们有时候会使用“教养”这个词来描述父母的实际行为,但在更多的时候,尤其是在现代,“教养”是指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在这本书中,我要提出,这样一种“处方式”的养育观念,无论是从科学、哲学、政治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这是对父母和孩子如何真正思考和行动的误读,也是对他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误解。这种观念其实只能使孩子和父母的生活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教养”这个概念铺天盖地,听上去是父母理所当然要做的事,似乎不言而喻、无可争议,而且显而易见。父母,包括正在写作本书的笔者在内,都被教养模式深深吸引,但同时,我们也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它有很大的问题。我们既担心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够好,又能感到他们正在承受着需要在学校表现良好的压力。我们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比较,然后又在心里鄙视自己。我们点开的网络文章,看到里面都是对育儿新方法的赞许或批评,然后又会说,有时甚至是大声地说:还是按照直觉来做就好了。
对许多人力密集型企业来说,让员工努力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模式,这也是木匠、作家或者企业家的正确工作模式。你可以根据你制作的椅子、创作的书的质量或者盈利状况,来判别你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木匠、作家或CEO。在教养的场景中,教养方法也遵循相同的模式:父母的工作与木匠异曲同工,只不过生产的不是椅子这种特定类型的产品,而是一种特定的人。
在工作中,专业知识能将人导向成功。教养模式的隐含前提则是有一套技巧、一些特定的专业知识,父母只要学会了这些技巧和知识,就能帮助自己实现塑造孩子人生的目标。这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行业,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夸下海口说他们正好能提供这套专业知识。单是亚马逊网站上的教养类书籍就有大约6万本,其中大部分在标题里都有类似“怎么”“如何”“方法”等字眼。
当然,许多教养实操类书籍只是给父母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然而更多的书则夸下海口说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技术,你家孩子的未来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教养模式不仅仅出现在实操类书籍中,它还塑造了人们对儿童发展的总体看法。我是一名发展心理学家,我想要弄清楚孩子的想法,以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即便如此,几乎所有就发展科学领域的知识采访过我的人,都会问我一些问题,诸如父母应该怎么做,这么做的长期效果会是什么。
这种“教养”的想法也是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一个主要烦恼来源。它在永无休止的“妈咪战争”中火上浇油。如果父母们接受养育是一种工作的观念,那么就必须在这种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进行选择,比如真正的工作。特别是母亲,她们会变得越来越有防御心理,也越来越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既做个好妈妈,又可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甚至还会被迫去选择到底是降低母亲角色的重要性,还是放弃事业。父亲要面临的困境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由于父亲角色的重要性更少被人承认,因此他们可能处于更加两难的境地。
女性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常会不无苦涩地自觉承认自己身为母亲的矛盾心理,这是一种对贬低父母重要性的防御性冲动。毕竟,如果养育是一项工作,旨在成功地“创造”一个成年人,那这项工作实在是太糟糕了:长时间地工作,没有加班工资和福利,还有一大堆体力活。而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你都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否够好,这个事实本身就会让人变得更加容易焦虑和愧疚。但如果它不是一项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它?如果不是要“创造”一种特定的成年人,那养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我自己就是焦虑的中产阶级父母中的一员,我这一辈子都在感受着教养模式的威力和我对它的抗拒。我的三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还算幸福和成功,并开始生儿育女。但是我也发现,我总在根据他们人生的起起落落来评估自己的功与过:我小的儿子在8岁时,我还在每天送他上学,是不是过度保护了?或者当他9岁后我没有再送,是不是太过疏忽了?我希望孩子走他们自己的路,发现自己的天赋。但是,我当初是不是应该坚持让大儿子读到大学毕业,而不是让他去做音乐?我之前相信,现在也仍然相信,好的公立学校是所有孩子的好选择,但是当我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当地的公立高中难以适应时,我是否应该像对小儿子一样,将他们送到郊区的私立贵族学校呢?我是应该逼小儿子关掉电脑去读书,还是应该让他学习编程?我怎么才能确保我“聪明”的二儿子既有很多时间自由玩耍,又能完成作业,同时还可以参加高等数学班和芭蕾课?难的是,当我的小儿子完成高中学业时,我离婚了。我是应该早些离呢,晚些离呢,还是根本不离?
我拥有的儿童发展专业知识并不能让我比其他人更了解答案。回顾我近40年的养育历程,我怀疑真正的答案是:我们问了错误的问题。
反思自己作为家长的经历,可能会让你怀疑自己的教养方式。但思考一下其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让教养模式不太站得住脚。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是成长在幸福温室里的“婴儿潮一代”,和成长在大萧条和战争苦难中的“伟大的一代”父母比起来,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改善。我们都认识一些童年生活得很糟糕的人,长大后过得非常不错,并成为慈爱的父母;也认识一些非
常好的父母,终却养出悲惨不幸的孩子。
对教养模式有说服力、也令人心碎的反例是,有些孩子永远无法长大成人。2011年,埃米莉·拉普(EmilyRapp)写了一篇关于她儿子罗南的文章,极其感人,流传甚广。拉普知道罗南会在3岁前死于家族性黑蒙性痴呆症,但仍然非常爱他。拉普的儿子根本不会长大成人,但我们觉得,拉普和其他处境相似的人是深刻意义的父母。
难道不应该弄清楚我们为什么值得成为父母吗?父母养育孩子的焦虑经常出现在杂志的生活专栏或者“妈咪博客”上,但本书认为,那些日常的担忧实际上反映了人类本身真实而又深刻的一面,这些紧张关系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独一无二的漫长而又无助的童年,以及随之而来的父母对孩子的巨大投资,是使我们成为人类的关键部分。这项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进化出来?
为什么做父母是值得的?这不仅仅是个人或生物学层面的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层面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照顾孩子从来都不仅仅是亲生父母的事情。从一开始,它就是任何人类社区的核心项目。今天也依然如此,比如教育,就是一种广义上的儿童照顾机制。
与其他社会机构一样,我们照顾孩子的方式已经大为改变,并将在未来继续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想对这些变化做出正确的决定,首先要仔细考虑的是,照顾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学龄前儿童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对公立学校进行改革,谁来决定孩子的福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科技,照顾孩子是一个政治话题,也是一门科学和个人课程,无论范围大小,都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除了实操类书籍和充满苦涩的回忆录外,一定还有其他关于养育的思维方式。从源远流长的科学和哲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我近升级做了祖母,也许我的看法是更好的视角。祖母的身份能提供一种更加共情的距离,无论是从年轻时当妈妈的经验和教训来说(虽然那时我也不知道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教训),还是从自己孩子当前的挣扎来讲。
因此,本书是由一位祖母所写,这位祖母恰巧又是一名科学家和哲学家,而且这是一位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祖母,一位拥有认知科学实验室、且在讲老故事和做蓝莓派之余撰写哲学论文的祖母。以前,科学家和哲学家祖母并不多见,所以将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从超越教养模式的层次来理解为人父母的价值。
媒体评论
高普尼克是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执教时的同事。她不仅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权威,而且在科普写作方面也声名远扬。这本书里既有儿童学习前沿研究的总结,又有她对父母养育的哲学思考,读来既能收获许多知识,又能启发深层思考,书中还融入了她身为祖母的许多趣味盎然的故事,是一本充满了干货和思想的好书。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系主任
现在只有复杂的人才敢相信教育孩子是个简单的事,只有聪明的人才敢不担心自己的孩子聪明不聪明,只有掌握重要知识的人才知道什么对孩子是重要的。艾莉森•高普尼克的这本《园丁与木匠》也许能先改变你,再改变你的育儿思路。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如果你还有足够的好奇心,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你已经把功课都预习了一遍,结果又发现了许多新鲜的知识。你会享受和孩子同心协力一起学习的过程,想尽力延长这段时间。这大概才是好的学习环境吧。
——苗炜
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
这本书为你提供了看待孩子成长的广阔视角,带你从更高的观点看待“人生”和“育儿”。书中提出的观点非常颠覆:家长对孩子做了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和孩子是什么关系,以及给孩子提供了什么环境。对一般家长来说,不过多干预,可能就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罗辑思维
孩子究竟怎样学习?作者以科学家和祖母的双重身份,一边阐释这一主题,一边反思当下盛行的教养方式,提出全新的养育观念。书中,孩子的成长被放在了社会学、人类学等更广阔的视野中。对孩子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以及视角的转变,或许能帮助我们缓解“家长焦虑”这一全球现象!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
所有父母或者想要成为父母的人都应该阅读这本书。任何觉得自己的人生被父母祸害了的成年人,或许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些许慰藉。高普尼克不仅拥有世间少有的博学,更拥有作为母亲和祖母的经历。她在书中以科学为基础,主张导正当下流行的教养文化,那种为了避免让孩子失败,而花大价钱给孩子施加指导的教养方式。
——《金融时报》
这是一本振奋人心同时又引人深思的书,高普尼克强大的科学实践证明,孩子能够指引自己的学习之路,这让那些希望抵制当下流行的各路“教养方法”以及学校里的各种“课程标准”的教育工作者为之欢欣。高普尼克始终坚持她的信念,那就是人类亲子关系之间的温暖,这使得为人父母不仅美好,更具有道德深度。
——《华盛顿邮报》
经过深度研究,高普尼克的观点聚焦在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她描绘了一系列的实验,指出如果不是经由孩子自己的观察、倾听与模仿,而是透过成人的刻意教导,孩子学到的会非常有限。
——《自然》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题,但遗憾的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毕业。原因在于处理这段亲密关系时,很多人不明白“父母”二字的本质以及爱孩子的边界。心理学家高普尼克在书中用大量研究推翻了传统的“教养”观念,带你了解孩子的大脑,走出误区,重新审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当你还在挣扎是做“木匠”还是做“园丁”时,这本书会给出答案。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给焦虑的现代家长的重大启示在于:孩子不应该被培养得像成年人一样,而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不可预测性,有更多的玩耍和创造的机会。努力成为“园丁式父母”,创造一个丰富的养育环境,营造变化、多样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孩子的未来,不可限量。
——蓝橡树
65万家长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平台
“园丁”关注生态,尊重并激发不同草木的季节性、多样性与可能性;“木匠”关注功能,绳、墨、斧、锯、刨、凿,以单一目标为中心。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上,这是不同层级的育人智慧;同样,教育是面向未来还是只问当下,根本的分野仍然源于不同教育人一念之间的角色差异。
——新校长传媒
助力全球华人区中小学校创新实践平台
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忽视孩子的学习特性,结果自然事倍功半。高普尼克在《园丁与木匠》中阐述了孩子独特的学习机制,告诉家长孩子其实天生就是学习天才。家长要做的不是给孩子制定或者指定发展路线,而是为孩子搭建他们需要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地探索,从而激发他们适应未来的学习能力。
——家长帮
好未来旗下面向1~18岁孩子家长的全面教育服务平台
本书高度理解了“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是人性深处的联结”,认清教养的本质,剖析教养的悖论,并运用心理学实验和脑科学研究来验证正确的教养方式,重新定义了什么才是“好父母”。无论是北京海淀区的教育焦虑家长,还是纽约上东区的铂金包妈妈,读过本书后,都会重新审视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
——父母世界Parents
倡导新生代家庭智慧、有趣的生活方式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家教方法:(美) 艾莉森·高普尼克《园丁与木匠》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