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下载请滑到底部
上期我们说到了“《博赞思维导图》(英)东尼·博赞(Tony,Buzan) 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本期我们说说《活在标签之外》井曼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
生活给我们太多看上去正确的选项,让我们不知不觉把时间的冰箱填满。
可是,这些所谓正确的选项,真的都是我们当下需要的吗?
有哪些是外界硬塞给我们的期待?
那些外界的期待,
是只有完成和大家一样的标准化动作,才配享有掌声和糖果的等价交换。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活在标签之外 开本: 16开
作者: 井曼 著 定价: 38.00
ISBN号: 9787308203395 出版时间: 2021-01-31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1-01-31
版次: 1 印次: 1
推荐序·李一诺
序:解决自己的问题
出发:人生设线不设限 001
1.1 说我不像女孩?对,我只是像我自己 003
1.2 通往自由之路 013
1.3 早恋这个混蛋的说法 022
1.4 摔倒哭完,继续赶路 031
寻找:遇见世界,找到自己 039
2.1 自我实现的故事 041
2.2 人生的三个维度 052
2.3 走向世界后,我是谁? 063
2.4 做选择的三个底层思维 076
建设:在不同的战场自在作战 085
3.1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人生 087
3.2 不焦虑地度过孕期 097
3.3 职场妈妈vs全职妈妈,你做好心态管理了吗? 109
3.4 书写的意义 120
突破:找到思维边界,解锁更多可能 129
4.1 用一张纸“卖”出自己 131
4.2 我是新人,但我值得你的信任 139
4.3 支撑岗位,如何找到身份认同? 148
4.4 工作愉快来自有所界限 156
4.5 有效学习的三种思维转换 164
4.6 我见过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175
连接:生命中的那些重要关系 187
5.1 我不是生来乐观,只是选择了乐观 189
5.2 恋爱,不只是遇到对的人 199
5.3 婚姻中的四种关系 208
5.4 打破中国式婆媳关系 216
回归:以孩子为原点,探知教育的本质 231
6.1 比选择教育体系更重要的事 233
6.2 在起跑线上赢,不如在终点线上笑 246
6.3 被早早送出国门的孩子的真实困境,你知道吗? 254
6.4 与孩子的深度连接,始于“看见” 264
6.5 关于“真实”的三件事:给三岁女儿的信 272
后记:用“下限思维”解锁未知人生 231
4.4 工作愉快来自有所界限
在诺和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它有一个著名的“三重底线”原则,即追求社会、经济及环境的三重平衡。刚进公司,我并没有太注意这项原则,工作几年,碰了一些钉子,我才逐渐弄懂底线与原则的分量。作为一家有使命感的企业,始终设立一界,积极守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把握方向,持续前行——这是追求卓越的前提。正如同我们每一个平凡人,很多烦恼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而是来自边界的失守——
老板的提议,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怎么办?
被质疑时,我总会被负面情绪控制,怎么办?
工作大环境变动时,我总是跟着患得患失,怎么办?
若说在诺和的四年修行中,我在慢慢建设着什么,大概就是一种处理以上问题的能力。
★ 老板的提议,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怎么办?
突破口:拆分挑战,寻求帮助。
诺和有一套自己的组织架构,细分出医药部、销售部、市场部……因为财务、法律、IT、会计、采购均属于支撑团队,从性质上不好拆分,于是从总部开始就被合并为一个部门,简称FLITAP。
在FLITAP工作时期,我们的领导是财务出身,以严厉著称。我的模板意识——对PPT字体、排版的要求,对报告里每个数字的核对——都是在财务部养成的。不过,财务出身的老板对IT、采购、法律方面的管理自然需要磨合。以我们团队为例,除了解决“如何用老板听得懂的语言介绍IT?”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更为“致命”的问题:当上级的提议触碰到团队的原则边界时,如何不失分寸地拒绝?
这是很多人的困境。下定决心这一次要守住城池,却因不好意思、张不开口而失败。这时候鼓励说“加油,你有权利拒绝”是没用的。
那如何做到有策略地拒绝呢?答应上级的要求,但也将自己切实的难点如实告知。
举个例子。当时大老板的一个提议是:三个月内将两个已经存在的IT平台整合。不是不可以,但这样一来,团队的人手一定会短缺,相同优先级的其他项目必定会搁置。
当然不能直接说:“老大,我们人手不够”“老大,会耽误其他项目进度”,因为不管你有没有能力完成,大老板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你有情绪,你不积极。
那次我目睹我的老板从现有项目的目标、团队人手方面出发,逐级拆分困难点,直至落实到具体每一天的难点。有用吗?当然有用。
其一,相比笼统的一句“有挑战”,大老板因此知道这个任务的真实挑战是什么,进一步判定了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可行,那么自己可以从哪几方面提供帮助(也是我们要人手的好机会)。
其二,大老板通过这些难点,摸清了下属的执行原则和能力边界,再有类似的提议,必会酌情三思。
其三,通过展示难点,我们也间接试探了大老板考量问题的基本原则,摸索出在相似领域,今后“答应”和“拒绝”的度。
那些年,我们与大老板能够顺利磨合,靠的就是这种有战略的拒绝。而当我后期转入市场部,发现相同的策略,也可以用在小伙伴身上。
“亲爱的,我真的很想帮助你,但我目前真实的挑战是XXX,我也很头疼,这不,我马上就要XXX。”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应答场景;重点是,在不失礼貌的表态中,你的立场会展示出来,让同事们了解你的原则和底线,在今后寻求帮助时三思而后行。
★ 被质疑时,我总会被负面情绪控制,怎么办?
突破口:跳过自我意识,专注于行动。
讲一个小故事。
在市场部,我的一项工作是促销资料的质量把关,简单说就是确保产品经理在公司系统中的申请、审批,以及印刷、存档、发放、销毁都按照公司的要求。这个“确保”,有系统可以监管的环节,也有系统照顾不到,需要人为监管的地方。而在人为操作上,做到既不漏查,又为产品经理和助理节省精力,一直是我的工作目标。
怀孕7个月时,我曾联系合规的同事共同起草了一轮优化方案,内部收集完意见,我们就趁热对市场部的产品经理进行了培训。一周后,我召集各团队的几个助理开小会,落实后续大家要配合和跟进的任务。
其中一个助理默默听完,忍不住拍了桌子:“这个促销资料登记表太复杂了,我做不来。”“你知道销售部的XX曾经禁止我们市场部给他们群发邮件吗?”“每申请一笔都要小账本记录,没有谁能做到吧?”“你下次能不能先和我们几个老助理商量一下?”
几个问题下来,我也懵了。当天晚上,我带着愤怒把这件事说给我的前任经理听,他立马问我:“撇开个人情绪,你觉得他说的有理吗?”
我承认,通过群发邮件收集意见,显然不是高效的方式,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先找几个有资质的产品经理做访谈。这些改进也在我日后的工作中慢慢体现出来。但是在当时,我想不到这些,我的脑海只被一种声音侵袭:你在质疑我,你看不起我。
这是我们在职场中常遇到的问题:被人质疑,被人挑战,马上进入抵御模式。我们也知道,愤怒没用,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后来发现,一切都来自自我意识。很多时候,别人没有恶意,但我们的自我意识会第一时间跳出来,把别人对任务的意见上升到对我们的品质、态度、原则及能力的挑战。自我意识的存在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另一方面也将我们限制在一只玻璃瓶子里,让我们只想着怎么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
如何走出这只瓶子?我找到一个好用的方法:行动。
那次“委屈”之后,我告诉自己:你可以保持愤怒,但你必须去行动、去收尾。我找了几位有资质的产品经理,收集了一轮典型问题,又将这些问题随机给到市场部的十个老同事进行验证,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有价值的信息。
当我完成最有挑战性的部分,我发现了两个事实:
其一,我们所维护的尊严,除了我们自己,别人根本不会在意。
其二,为了维护尊严而自我消耗,是十分没有价值的事情。因为面子也好,尊严也罢,都不能解决客观世界里的真实问题,只有行动可以。而在行动中自证能力,是跳出瓶子的有效方式。
明白这两个事实,我将自我意识与行动剥离,具体做法是在消极情绪出现时提醒自己:不用担心,它们只是头脑为了自我保护做出的一种应对措施和“危机公关”,专注于行动就好。这种剥离需要一些时间练习,但不会太久。两三次之后,你就会欣喜地发现,自己面对挑战的态度和格局会有明显的提升,而自我意识会显著缩小。
★ 工作大环境变动时,我总是跟着患得患失,怎么办?
突破口:确定自己能掌控的,然后掌控它。
刚参加工作,我和许多职场新人一样,对万事都抱着好奇的目光,每天都渴望有点儿成长。
这个状态持续到我入职第二年,在对一切轻车熟路后,我渴望进入核心部门,在更前沿的舞台学习和接受挑战。那年正好有一个机会,是给市场部的VP(副总裁)做助理,我申请了,凭着在IT不错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也被当时的几个经理合力举荐。我刚刚转到新岗位一个月,总部就突然宣布战略调整,要在华裁员,裁员名单上,就有我之前的岗位。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太惊险了!晋升与下岗就是一步之遥,我亲眼看到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同事和敬重的前辈摘下工牌,收拾箱子,或遗憾或怨念地离开。因为太过真实,又太过戏剧,那次裁员对我的冲击影响至今,其中就包括我想明白的一个道理——我们只能做好自己能掌控的部分。
我有过对跨国企业办事效率的怨念,比如一个系统页面的改进,也要各种开会,层层汇报、审批,等到预算下来,没有几个月也有好几十天,耽误了精力,也影响了用户体验。
我也有过对跨部门合作同事的工作能力的质疑,明明是我们做得更多,嘉奖却落在别人身上,老板当真拎不清吗?
我花了两年时间才明白,公司的大环境,老板的心思,并不是靠个人就可以轻易改变的。就像总部战略调整时,我们都是站在会议室外等待命运降临的小孩。经历过主动争取机会,我至少将现有工作划分出两个区域:我能掌控的和我暂时还不能掌控的。然后让自己巩固前者,把后者当作目标。
我无法改变公司的办事效率,但现在我可以选择不再抱怨,将节省的精力用来重申几遍优化的方案,确保万无一失,一次通过。我不能左右老板的心思,但可以在下次汇报工作时,详细列出双方的工作安排、完成情况,让业绩一目了然。
一个被裁员的销售姐姐对我说:“抱怨没用,我控制不了公司的决定,但我能控制自己,长期保持在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状态。”我听后备受鼓舞。如果外部环境变动,自己的心智又不足以识别出能够发力的地方,才是莫大的悲哀。
所以,与其为不能掌控的区域所忧,不如趁早调转视线,在自
“要像个女孩”“要在合适的年纪做合适的事情”“要学会平衡职场和家庭”“要成为贤内助”“要做一个无私的母亲”……你一定对这些话语不陌生,它们如同一张张标签,贴在她的脑门、我的胸前、你的背后。
然而,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无限的,标签是来自外界的标准化期待,它们代表外界对个人的要求,却可能遮蔽掉标签之下的那部分真实自我。
如何跳脱出这些标签?这是作者井曼一直在思考并实践的事情。
她深入自我,了解到在已知的、“被标签”的自我以外,依然有很多被叫作禀赋、资质、潜能的东西没有被识别出来,而热爱往往存在于这些未经开采的自我当中。
她观察周遭,发现凡是自我价值感高、有趣有梦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不曾考虑“作为一个女性,我要怎么活”,而是“作为一个人,我打算怎么活”。
某些有失公允的要求、戏谑的玩笑,如果你也在经历——不要怕,也不用感到抱歉。从探索自我、与自我相处开始,尝试活在标签之外。
6.5 关于“真实”的三件事:给三岁女儿的信
亲爱的海薇儿:
三岁生日快乐。此时我正坐在我们常去的Westgate图书馆二层,给你写今年的信。
你知道吗?这一年有很多个时刻,我会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你说的话,然后想一想,这些话从一个不到三岁的小朋友嘴里说出,正常吗?很可惜,我没有更多三岁小朋友的样本,只能告诉自己:正常,正常。
诸如你说,“妈妈,就算你犯错了,我还是很爱你,你怎样我都爱你”,我震惊。
又如你说,“没关系,这个确实很难,我不会很正常”,我欣慰。
最近一次是你早上闹着情绪醒来,喝完奶过了半小时才清醒过来,搂着我说:“早上是谁又哭又闹呢,真让人头疼!”这小大人的劲头,无疑让我的惊讶攀上一个小巅峰。原来“自黑”也有遗传!
这些或温暖或俏皮的语句,源源不断地从你小小的身体里涌出,时不时会给我打上一剂强心针,提醒我:“哦,原来你已经如此大了,原来你已经会这样那样地想问题了。”就像此时坐在电脑前,对于又长大一岁的你,我也会使劲想,今年该和你聊些什么呢?
或许我可以换一种方式与你交谈。
这是我在开车的路上思考的,当你若干年后看到这些信,但愿它们还不会过时。那么,在达成记录你成长的目的之后,我希望能和你探讨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在每年年底选定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这些主题最好不要太过遥远,最好是根据这一年你的成长状态来定。
不妨让我们试验一下,如果长大后宝贝你有更棒的建议,我们那时候再更改。
今年的主题,我思考良久,决定和你聊一聊“真实”。因为用不了多久,你就会飞快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拥有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想法。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只是在你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真实是很重要的底色。因此有三件事,我认为有必要让你知道。
★ 面对真实需要一点勇气
有这样一个“插曲”,想必你已经忘记了。
那是九月的一个晚上,你从书柜里挑出一本黑猩猩的英文书让我讲,这本书的主旨是要告诉小朋友高矮大小的概念,比如,小猩猩一个人走在森林里,先后遇见长颈鹿、大象、狮子、青蛙、毛毛虫,与他们比个头——没错,这是个很简单又直白的故事。然而我低头看一眼你,好像完全没有被故事吸引,全程神色凝重,低声念着:“它的妈妈呢?”
第一次,我耐心回应你:“它的妈妈在家里呢,宝贝。”
你显然不甘心于这个答案,继续陷在自己的世界里,重复着:“它找不到妈妈了,找不到妈妈了。”看着你焦急的样子,我不得不停下来,告诉你,这本书的重点不是找妈妈,是和小动物比大小。你看着我,却依然执着:“你能帮它找到妈妈吗?”
看着几乎要哭出来的你,我的心也被揪起。那一刻,我就这么想:去他的大小,它的妈妈对我的孩子更重要一些。
这个画面,我让自己一直记得。不光是因为我看到了你的敏感与善良,更是因为此时小小的你,让人羡慕地活在自己真实的小世界里——你并不担心自己的关注点“格格不入”,也不担心外界(妈妈)会因为你说出真实的想法,给你怎样的态度和评价。你的表达直接对应着你的本心。
如果此时你有成人的分析能力,你可能会问:“妈妈,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呢?这不就是本能吗?”宝贝,我真的希望你在二十岁时可以这么质问我。然而,我想这个概率很低。等你长大就会知道,选择并坚持真实的自己并不容易,它需要很大的代价,就像妈妈当年那样。
当妈妈还是十岁时,已然发现班上的女孩都喜欢穿裙子,喜欢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玩,唯有我喜欢穿裤子,和男同学上蹿下跳。班主任找我谈过话,劝我要尝试穿裙子,多参与女孩的游戏。那时的我没有采纳她的意见,直接导致整个四年级我都是她眼里“各色”的小孩,不讨人喜欢。
现在的我,当然能理解老师当年的心意——不想让我因为独特而遭到排挤。但是宝贝,我想说这是你长大后可能遇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己,并非自然而然的本能,它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可能是社会的不成全,可能是他人的不认同,这些代价或许在你读信的年纪已经遇到,或许已经让你心生畏惧,不敢迈出脚步。
这也是为什么,妈妈要在这里鼓励你,朝着真实的自己前行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当你忽略内心的真实,选择跟随大众,你可能会渐渐失去自己的想法,或者会有很多时间在自我怀疑与懊恼中度过,无论哪种,都会给你莫大的痛苦,你早晚要重新选择面对内心的真实,因为这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唯一出路。那么宝贝,妈妈希望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勇敢一些。
不是要做大众的反面,与主流为敌,也不是不顾他人的想法,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而是在任何时刻,你都知道自己是谁。或许这个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暂时找不到绽放的路径,但你始终知道这个自己不是错的,你始终有努力实现它的勇气。
宝贝你看,正是因为妈妈没有放弃做真实的自己,没有放弃发出声音,当这个社会走到今天,你看到它的样子——女孩可以随便穿裤子、踢足球、爬树、打枪、参与政治、做到高层,我是多么兴奋和喜悦,因为那是无数女孩用少年的勇气兑现出来的世界。
生活终究不是绘本里的故事,没有套路,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始终要找到自己对万物的理解,找到自己存在的人生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你能一直拥有幼年时期那份面对真实的本能。但若没有,我希望你依然有足够的勇气,学会接纳代价去回应内心的真实。
★ 看清真实需要一点智慧
从两岁进入三岁,你的社交圈子在不断扩大,从四人家庭到二十人的幼儿园教室,再到一百人的小区。当你遇见越来越多的人,你也会听到各种各样对你的评价,有好的,就会有差的。妈妈想跟你说,无论你听到什么,不要轻易相信那就是真实的你,要学会自己去辨认。
你一直都是独立的孩子,吃饭、穿衣、洗手、收拾玩具……从一早开始,这些就不是问题。然而,相比自己默默地完成,你更希望这一切都有妈妈的陪伴。穿衣服要坐在妈妈身边,吃饭时妈妈最好在你的身边一起吃。两岁半时,家里来客人,或许是听到很多次你呼唤我:“妈妈,你能陪我吗?”阿姨得出一个结论,“你是个黏人的孩子”,对你说:“都快三岁了,不该这么黏着妈妈。”
那天你明显有点不高兴。
在对你的教育中,我和你的爸爸始终不曾给你定性——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你,你的开心,你的难过,这些当然都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是全面的。
为什么你希望妈妈能够坐在你的旁边呢?阿姨并不知道,或许你自己也没有多强的意识。
你一岁半不到跟着我们从中国来到新西兰,不到两岁进入幼儿园,两岁半,我们再一次搬家,你又换了幼儿园。基本上,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照顾你的亲人在变,你身边的好朋友在变,你的语言环境在变,生活环境也在变。这种安全感的不稳定,尽管妈妈爸爸已经使劲从其他方面弥补,但对你的影响依然不小。
所以宝贝,你不是特别黏妈妈,你只是需要一个在所有变动中,始终陪伴你最长时间的人,来消化自己的焦虑,应对这种变化。
这是我们所在的世界,大多数人习惯将肉眼可见的一切当作真实,给出评判——你看,你一次没有和人打招呼就是不懂礼貌,你想坐在我的身边看书,就是不能独立玩耍。只有少部分人有能力越过行为表面,看到背后的因果,描述全部的事实。
妈妈小时候差点以为自己是个害羞、内向的小孩。因为每每家里来客人,我都会躲在你姥爷的身后,不太喜欢主动上前打招呼,所以当我听到无数叔叔阿姨向我表示“真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啊”,我差点就给自己贴上了“我不善交际”的标签。
但你知道的,妈妈是个健谈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分辨出:哦,我原来不是害羞,我只是有点慢热,我只是和气场相投的人才会有源源不绝的话题。这是成长带给我的智慧,去分清他人的评价与真实的自己。
所以对于你,我的宝贝,永远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亦不要通过表象,轻易给别人下定论。妈妈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四个字——多看少说,做个安静的观察者,我希望自己有智慧分辨那个表象的你与真实的你,这样你会幸福,妈妈也会心安。这当然是个修行,不过没关系,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我慢慢来,你也慢慢来。
★ 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我们真实内心的写照
上个月,你在浴室发现一只小虫。
你大喊:“妈妈,我看见虫了!”你撑着
井曼
新西兰“拾墨文化”教育品牌创始人,百万粉丝公众号“奴隶社会”作者。毕业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曾就职于世界500强生物制药公司,拥有个人公众号:索菲的文字世界。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微信:yefei147852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微信:yefei14785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活在标签之外》井曼PDF高清完整电子版百度云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