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方法: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

上期我们说到了家教理论:郭曼妮《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本期我们说说家教方法: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
高清电子书下载请联系:qin_zi_yuan

  编辑推荐

  ★怎样和孩子沟通。粗暴的、错误的沟通方式,不但不能帮助到孩子,反而会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甚至伤害到孩子。作者通过大量生活化的案例,通过还原日常所见的生活场景,向读者传授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沟通原则,帮助妈妈们提升亲子关系质量。

  ★怎么帮助孩子处理棘手问题。孩子有很多让妈妈受不了的行为,孩子经常会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棘手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妈妈的帮助。

  ★本书梳理了家长的自我成长和家庭关系处理的方法。包括妈妈与老公的关系、妈妈自己的成长、妈妈与家中老人的关系等。和谐、真实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好的榜样。

  ★书中所有案例都很具针对性,都是很多妈妈深受其扰的问题,比如:怎么批评孩子才不会让孩子受到伤害?怎么表扬孩子才能真正利于他的成长?孩子哭闹要这要那,该怎么办?

  内容简介

  我们常说要接纳孩子,那接纳孩子该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从接纳自己经常犯错误的事实开始。

  看完本书,你或许会认为我是一个很有方法和技巧的妈妈,无论是孩子哭、闹、打人,还是入园、离乳,我都处理得很浪漫温馨。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也都不一样,没有任何一种养育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非要将某种方法不加选择地生搬硬套,那么伤害的将是我们*爱的孩子,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结合书中的示例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方法。

  养育是一场富有诗意的修行,希望你能从看到这本书开始,和我一起俯下身来,带着尊重和虚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云香,八岁孩子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云香心理工作室创始人,美国认证P.E.T.父母效能训练资深讲师,教师效能训练讲师,国际母乳会认证哺乳互助指导,曾任多年华德福幼儿园教师,专注于儿童教育及亲子沟通研究,开设讲座及工作坊数百场,足迹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著有《那些母乳喂养的日子》《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等书。

  新版序:为人父母无须完美

  前几天,我的编辑问我:“《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这次再版,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是啊,一眨眼四年过去了,当初的奶娃娃豆豆已经长成半大小子,我自己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成熟不少,再看当初的文字,当然会有稚拙之处,是不是要修改一下呢?

  以我追求完美的个性,当然是要修改的,可是在电脑前枯坐良久,居然不知从何下手,怎么改都不是当初的心境,怎么改都不如当初的文字动人心弦,于是干脆作罢。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是因为当初那份真实和真诚——当时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了这些事情,我趁着所学的理论热气腾腾之时便应用、记录、反思,哪怕不完美,但这份真实和真诚已足够打动人心。

  这与我们育儿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真正打动孩子的,不是完美,而是真实和真诚。为人父母无须完美,也做不到完美,因为我们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可能365天24小时对孩子充满爱意,不可能每件事都尽善尽美。尤其是,在生活重压之下,孩子调皮之时,失望、焦虑、生气、愤怒等情绪就会不可抑止地向我们袭来,甚至在我们自己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发火了。这个时候,倘若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那要比做一个强求完美的父母更加容易,也更加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不需要父母完美,他们需要的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哪怕我们不完美,只要我们真实、真诚,他们就会愿意和我们亲近。

  当他们愿意和我们亲近的时候,教育才成为可能。如果一个人说话非常有道理,可是你一看到他就烦,那么他讲得越多,你就越想抽他;相反,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不管他怎样讲,你都愿意听,就算他讲错了,你也愿意往好的一面想。所以,有关系才能有教育,关系始终都要走在教育之前。

  这也是这本并不完美的书能销售得那么好,多次位列当当、家教书排行榜前几名的原因。因为它真实、真诚,所以很容易就和大家建立连接,让人看了还想看。

  经常有读者评论:

  “看到这本书,会觉得这就是在讲我自己家里的事儿,特别感同身受,这才发现原来家里鸡飞狗跳的事儿还有这么有效又有趣的处理方法。”

  “这本书简直不像育儿书,而像是小说,一口气就看完了,还意犹未尽。这可是我看完的本育儿书。”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特别打动人,看一遍就自动刻在心里了,简直有魔性。我孩子只看了一遍,就经常和我说‘云香老师说……’”

  ……

  是的,当我们觉得一本书有趣好玩、感同身受的时候,才能看得下去,看完才能用到自己身上;当孩子觉得跟我们在一起有趣好玩、被理解被接纳的时候,他才会愿意和我们在一起,教育才有可能。

  或者说,教育就是发生在这些有趣好玩的点点滴滴之中,不是我们板着脸对孩子说“我告诉你……”,而是你好像什么也没做,但孩子就已经自己有所领悟,学会了自我负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才是教育的境界。

  这也是我们华德福常说的“教育就是环境,我们只需要提供适合的环境,孩子自然会在环境中完成他的自我教育”。

  父母本身就是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孩子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条父母的自我教育之路。比如我自己,在育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我自我成长的见证。

  曾经,我对孩子充满了期待,他还在肚子里时我就开始胎教,恨不得培养出一个神童来,孩子有一点比不上别人的孩子,我就焦虑紧张,四处打听哪个早教机构可以让孩子更聪明。

  后来,我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投射,是我把自己的不得志投射到孩子身上,希望他能完成我未完成的心愿。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期待、我的情绪,孩子没有必要为我的期待和情绪埋单,事实上他也埋不了单。我越是期待,他越是让我失望,直到有一天,我把劲儿使在自己身上,允许他走自己的路、犯自己的错,才猛然发现,孩子居然比我曾经期待的还要好。

  曾经,我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会怨恨父母,因为他们对我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让我内心伤痕累累,所以我才会失去爱孩子的能力。

  后来,当我走过了和父母和解之路,可以自由拥抱他们,轻松说“我爱你”时,我终于明白自己早已长大,就算父母当初做得不好,我也可以自己负责,自己爱自己,成为一百分的妈妈。而当我做到这一点的时候,面对孩子,我自然情绪稳定。这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过去决定了现在和未来,而是我们如何看待现在决定了未来是什么样的。

  曾经,我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明明不喜欢理工科,却因为听说理工科好找工作而读到了工学硕士;明明讨厌北京的干燥气候,却为了别人羡慕的北京户口北漂十几年;明明不愿意去做那件事,却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委屈自己……

  后来,我终于成功转型,做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也有勇气因为一个念头——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生活——就铺开地图,选择离京。虽然搬去的那个地方,以前我从未听说过,也没有任何亲戚朋友,但当心无挂碍时,前行自然就变得容易。当这样的事情都变得容易的时候,拒绝别人还会困难吗?

  曾经,我面对世界,总是非黑即白,偏激固执,凡事一定要争个是非对错。比如,参加学习先得把老师批到体无完肤,然后再慢慢被征服。

  后来,我意识到,世事本无的对错,唯有放空自己,以谦卑的态度面对,才能有空间接受新事物,才能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人有空间,能容万物;海有空间,方纳百川。而当我改变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也改变了,不再要求别人都听自己的,谁说话他都愿意聆听,和谁玩都能玩到一起去。

  ……

  而这一切,都是孩子带来的,所以孩子才是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感恩我有一个如此可爱、如此聪慧的孩子,以至于我经常都会望着他的睡颜感叹:这么好的孩子怎么是我生的呢?我实在太幸运了!

  是啊,愿有一天每一个父母都能感叹:我的孩子太好了!我太幸运了!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叹:我的父母太好了!我太幸运了!

  记得有一个学员上完我的课程以后,买了一本《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送给自己二十四岁的儿子,上面写了三个字:对不起!

  你们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吗?她儿子也买了一本《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送给了她,上面写了三个字:我爱您!

  是的,每一个父母都欠孩子一声“对不起”,只要父母愿意说“对不起”,孩子就愿意无条件地原谅父母所有的不完美。

  每一个孩子都欠父母一声“谢谢您”,只要孩子心怀感恩,父母没有不甘之如饴的。

  只要我们都愿意改变,距离那声“我爱你”还远吗?

  我妈妈,一个六十多岁的农村老人,居然也学会了对我说“我爱你”,而这估计是她这辈子次开口说这三个字。何其有幸,我有愿意自我成长的妈妈;何其有幸,我自己也是愿意自我成长的妈妈……

  育儿路是一条自我成长路,也是一条凤凰涅槃之路。豆豆成长的这八年,我的容貌、气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连声音都变得甜美动人。可以说,此刻是我这一生美的时光。好的年华因你而来,感谢你,我的孩子!也感谢你们,我的每一位读者,愿你们和我一样,因孩子而走上自我成长之路,因孩子而余生每一刻都是好的年华!

  云香

  2019年3月29日于深圳

  媒体评论

  这本书带着鲜活的生命能量,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时而令人捧腹,时而催人泪下,在丝丝入扣的叙事当中,深入浅出地论述“P.E.T.(ParentEffectivenessTraining)父母效能训练”课程里的沟通技巧、华德福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法,话题涉及养育学龄前孩子的方方面面,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获益匪浅。希望读者在看了这本书之后,不仅更加了解儿童的发展和需求,而且对于做一个好父母,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信。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的斯波克博士”小巫

  华德福教育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教育,但并不是把孩子送进华德福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更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将孩子送进华德福幼儿园,那么在家践行华德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云香的书记录的正是自己在家践行华德福教育和P.E.T.教育理念的亲身经历,文字优美,真实感人,反思深刻,是一本值得所有父母都认真阅读的好书。

  ——北京百草园华德福幼儿园园长房凤荣

  当云香*次出现在我的工作坊里时,她的言语风趣生动,她的分享独特而深刻。文如其人,在她的文章里既可以读到亲子关系带给她的成长和蜕变,也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哇,育儿原来可以这样,点点滴滴中,娓娓道来,温暖袭人,你已受启发。

  ——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安心

  精彩文摘

  你看见孩子了吗——关注“不良行为”发生的真正原因

  爱是连接,爱是看见,爱是你在我面前,而我确实“看见”了你。

  豆豆和强强(化名)在前面跑,我和强强妈在后面跟着,忽然强强发现了旁边的彩绘墙,大喊:“跳跳虎!”

  墙上画了一只正在跳高的老虎,可不是一只跳跳虎嘛。我正想呼应他一句,豆豆在前面兴奋地喊起来:“妈妈,快来看大象哥哥!”

  大象是豆豆喜欢的动物,怪不得他这么兴奋。我赶快跑过去,和豆豆一起看大象。正在这时,那边的强强又喊又跳:“跳跳虎,妈妈,跳跳虎!”

  强强妈随口“哦”了一声就继续往前走。

  强强又喊我们:“阿姨、豆豆,跳跳虎!跳跳虎!”

  豆豆忙着看大象,没工夫搭理他,我要陪豆豆看大象,所以也只是随口应了一句。

  强强又喊:“妈妈,跳跳虎!跳跳虎!”

  强强妈边走边说:“快点走,别磨蹭了。”

  眼看着妈妈已经走过彩绘墙,强强急了,把手里攥着的一沓卡片狠狠地扔在地上,大哭起来。

  强强妈莫名其妙地看着强强,走回来问:“你怎么了?乱发脾气!”

  我说:“他想让你看那儿画了一只跳跳虎。”

  强强妈随意看了一眼,说:“哦,看到了。走啦!哎,你看前面谁来了?那不是隔壁张叔叔吗?强强赶紧叫张叔叔!”

  强强哭着大喊:“我不叫,我不叫!”

  强强妈感觉很没面子,皱着眉头说:“你看看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天天跟豆豆在一起,你怎么就没学到豆豆的好?你看看豆豆多有礼貌!”

  说话的当口,豆豆自顾自地在地上捡强强扔掉的卡片。强强一看,急了,冲上来打豆豆:“你让开,让开,还我卡片!”

  强强妈感觉更没面子了,拉住强强就吼:“你不要了,扔地上的,人家还不能捡?自私自利!妈妈天天教你要懂得和别人分享,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你还想打人,你怎么遇到事情就喜欢动手呢?你没有嘴巴吗?不会说话吗?妈妈有没有说过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快,跟豆豆道歉!”

  强强边挣扎边大哭,豆豆把卡片塞到强强手里,说:“给你,我不捡了。”

  豆豆的意思是,既然捡你的卡片你这么伤心,那我还给你,你就别哭了吧。

  强强妈更生气了,数落强强:“你看人家豆豆多懂事,你还比人家大呢,怎么就不能学着点?”

  我特别不愿意掺和别人教育孩子的事情,但看到场面这样失控,只好走上前去,一手拉着豆豆,一手指着跳跳虎说:“我看到了一只跳跳虎,它穿着黄色的衣服!”

  豆豆也说:“他在跳高,太好玩了!”

  正在大哭大闹的强强忽然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马上就不哭了,跑过来说:“这是我先看见的,它是一只跳跳虎!”

  说着,两个孩子开始嘻嘻哈哈地跳起来。强强妈叹口气说:“这孩子,没法教,累死我算了。”

  强强妈以为自己的孩子难带,把一件本应该很开心的事情搞得跟世界大战一样,还给孩子贴了一堆标签:磨蹭、乱发脾气、不讲礼貌、自私自利、不会说话、不懂分享、喜欢打人、不懂事等。

  她看见了孩子这样多的缺点,却唯独没有看见孩子为什么会忽然大发脾气。当孩子看见墙上画着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心里是多么欣喜呀,他毫无保留地想要和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可是妈妈却看都不看一下就走了。他的高兴没有人分享,他是多么扫兴呀。

  于是,他喊自己的好朋友豆豆来和自己分享,可是豆豆忙着自己玩,没有搭理他。他又喊妈妈,妈妈只是批评他“别磨蹭”,自顾自地走过去了,完全无视他的发现与欣喜。

  他拼命喊妈妈,妈妈却没有回应。眼看妈妈就要走过去了,看不到跳跳虎了,强强想到快能让妈妈注意到自己的方式就是“扔东西,大哭”。

  果然,他成功吸引妈妈过来了,可是妈妈的注意力却变成了“跟隔壁的张叔叔打招呼”。可以说,这时强强心中是多么绝望呀。妈妈,我到底要做什么,你才能看见我?喊,没有用;叫,没有用;哭,没有用;动手,也没有用。我还这么小,我实在是没有更多的办法让你注意到我。你说,我到底要做什么,你才能看见我在关注什么;我到底要做什么,你才能看见我心里在想什么;我到底要做什么,你才能看见我的情感和需求。

  写到这里,我的眼眶都忍不住有点湿润了。是啊,别说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会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吧?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与“不良行为”相伴的,论起灵魂的纯真与善良,我们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孩子?可以说,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成年人给逼出来的,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都是因为他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需要爱,比如需要关注。

  孩子之所以可怜,就在于他没有办法明确地告诉你他的需要:“妈妈,我需要你爱我”“妈妈,我需要你关注我”。如果他能说得出,那他就不是一个孩子了。身为孩子,他所想到的办法只有这几种:哭、闹、打人、摔东西等,而在大人眼里,这些无疑都是“不良行为”。遗憾的是,家长看到了所谓的“不良行为”,却没有看到这个“不良行为”背后孩子的真正需求。忽略这个真正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忽略了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各种预设,把那些本来好的行为也看成“不良行为”,更别说去看看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需求了。这也导致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也没办法真正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比如,有一天,我抱着豆豆上楼,走到三楼,我说:“我累了,抱不动了。”

  豆豆立马下来,一屁股坐在楼梯台阶上。我又累又饿,一下子就火了,他这是撒泼的节奏吗?

  我压着火气,问:“怎么坐下了?”

  豆豆说:“妈妈,你快坐下歇会儿。”说完还给我捶腿。

  那一刻,我惭愧极了。孩子的心地是那样单纯、善良,而我没有问过他一句话,就凭我所看到的在心里给他贴上了“撒泼”的标签。

  孩子的问题行为往往都是这样发展的:

  给父母发信号得不到回应或者被否定,反复发了很多次信号以后,孩子变得烦躁易怒,经常大喊大叫;

  愤怒的表达方式经常被父母打压,无法向外求助,只能向内压制,变得冷漠,不喜交流,开始逃避;

  逃避的行为被禁止以后,开始自暴自弃,暴戾厌世;进一步被父母打压后,开始选择自残;

  继续被父母“教育”,后无路可走,自杀。

  2013年重庆摔婴女孩出现以后,大家都在怀疑她家里有人家暴,而她父亲却又竭力否认。我虽不敢确定这个女孩的父母是否曾对她进行过家暴,但我可以断定,她父母从来不曾看见过她,否则,她的心理不可能扭曲到这种地步。

  每天,我们都看到孩子在我们面前晃悠,但又有几个父母真正看见孩子内心的渴求了呢?

  有多少人如强强妈一样,只是看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却没有看见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到孩子的行为之后,马上在心里给他贴了一个不良标签,而事实上孩子的本意却是善良的呢?

  不曾真正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不去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无法与孩子建立连接。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孩子其实只是我们以为的孩子,与真正的孩子没有关系。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夸张:“孩子是我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带大的,我那么关心他,恨不能全部心思都扑在他身上,从他一个表情我就知道他是不是饿了,从他一个动作我就知道他是不是想要尿尿,我怎么会没有看见孩子?你要说他大了,上学了,我有可能不太了解他,但现在他还这么小,在我面前,他这不跟透明人一样吗?”

  孩子什么时候渴了饿了,这样的生理需求我们确实都能看到(事实上否定孩子生理需求的父母也为数不少,孩子明明不渴,大人却强迫他们喝水;孩子明明吃饱了,大人却说没吃饱,还能再吃),但是,他的心理需求你看见了吗?他虽然很小很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思想的个体,再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看见”孩子。问题是,你确定你大部分时候都能看见他吗?

  爱是什么?爱是连接,爱是看见,爱是你在我面前,而我确实“看见”了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我的生活分享 » 家教方法: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pdf/mobi/epub电子版可下载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